LD乐动|主页

    首頁 / 列表 / 正文

    返回至列表

    ECADI原創新作 | 縫合城市裂痕——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上蓋空間開發

    2021-01-26


    隨着我國城市更新進程由「增量發展」進入「存量發展」階段,建築設計也越加關注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城市中心區的土地資源。傳統地鐵、高鐵的車輛基地,多以單一功能的城市界面獨立於周邊環境之外,但近年來,上蓋綜合體開發作為新介質的融入,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的割裂狀態,賦予周邊環境"重生"的機會。LD乐动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多年來聚焦城市發展動向,深耕行業前沿理念,原創設計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上蓋項目


    項目概況

    地處西湖城區東北角的艮山門,是城市東進發展的要衝之地,由於歷史原因,艮山門動車運用所區域由城市邊緣,逐步裹入市區,北至德勝快速路,南臨京杭運河,在南北向長達3公里的尺度上成為阻礙城市向江發展的交通屏障,成為隔離城市空間的一道「傷痕」。

    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上蓋項目總建築面積66.78萬平方米(僅蓋上計容),用地面積 51.54公頃,蓋板高度16.3m,建築高度80m。作為全國首個高鐵動車運用所上蓋項目,它的建設不局限於只停留在城市形象的維度上,而是從城市生活方式的角度消除鐵路對城市割裂的影響,繼而成為鐵路與地方合作的典範,對全國高鐵城區建設具有標杆意義。 


    1.jpg

    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上蓋項目效果圖


    2.jpg


    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上蓋項目設計概念-連接與融合



    縫合城市的設計策略


    策略一:以功能縫合城市割裂,完善補充周邊住宅小區配套功能

    本項目周邊的住宅小區居多,老式住宅小區往往存在生活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艮山門上蓋開發綜合體以多種居住模式相結合的中、低密度混合型社區為主,將社區配套功能置於公共區域,利用上蓋建築創造了三條城市軸線,縫合城市功能缺失,在城市中創造交融、富有活力的社區氛圍。

    三條軸線分別位於動車所上蓋區域南區、中區及北區。南區白地開發充分利用打鐵關地鐵站的距離優勢,打造集中型商業,聚集人氣。地下連通道跨越城市道路對接地鐵綜合體和地鐵站廳,立體化商業內庭院實現了板上板下空間自然轉換,提高土地使用價值,帶動整體配套設施品質。北區和中區商業配備學校、社區活動等服務功能為骨架,融商於景,形成開放、綠色、輕鬆的商業公園。

    3.jpg

    中央商業與公共服務中心  

    4.jpg

    南側白地

    策略二:從交通縫合城市路網,城市過境交通與板上交通分離設置

    為緩解周邊城市道路交通的壓力,也為了保障板上居民的生活空間品質,艮山門動車運用所上蓋項目採用城市過境交通與板上交通分離設置模式,減少相互干擾,提高通行效率。

    · 縫合城市路網,為解決東西向的交通割裂,構建滿足片區內外出行需求的路網結構。該項目設計三條隧道下穿鐵路區,包含一條雙向四車道連接東邊城市交通快速通道,兩條可供非機動車行駛的下穿隧道,滿足城市維度東西向大走廊貫通需求。在不同維度上,實現過境大交通與片區小交通的有效分流,提高整體交通出行效率。

    · 城市交通與板上交通無縫銜接,解決板上出行需求。藉助中區軸線佈置的社區配套商業服務區,設置城市交通廊道,讓城市快速路與板上的銜接匝道,為板上商業聚集人氣。同時在車輛基地南北兩端、東西兩側,共佈設5組板上與城市片區交通路網的匝道,提高板上交通集散能力。環通城市道路和板上縱向主路,配置公交線路,並結合15米層板上的景觀庭院,設置光影交織、融於自然的公交站點,滿足板上公交出行。

    · 建立多層次內部交通系統。採用機非分離、交通分流、公交優先、山城街道等技術手段,實現交通規劃目標。10m層板上設置「軸線+環形」的板上道路系統,15m層以步行、騎行環境舒適性為導向,營造人性化慢行空間。板上停車庫設於10m層板標高的夾層內,分區與主路連接。緊急狀態救援車輛可通過多組坡道由10m層板上至15m層板,快速到達各棟建築單體。

    5.jpg


    交通流量開發前後對比分析


    策略三:以景觀柔化城市界面,將上板人行交通與板邊景觀充分融合

    艮山門動車所上蓋開發主要有勝景路、堯典橋路東西兩條城市界面,設計化硬為柔,以柔入景。通過建築形態操作,將面層板柔化處理,立面材質多樣化,融入社區客廳、公共空間和商業功能,形成更為柔軟多變的界面公園。在10m板距離道路紅線較為寬裕部位,通過界面高起拓展街道空間,形成可供穿越的時空之門;融合商業設施和曲線步道,多標高跌落銜接,立體種植點綴其間,開洞聯繫板上公共空間,構築立體化界面公園。板邊距道路較緊部位設置退台綠化,輔以上下坡道,增加空間層次。近三公里長的街道界面,伴隨着緩坡、退台、綠植、商業,緩步而上,形成了節奏變化、尺度宜人的獨特城市立體景觀。南區集中型商業利用地鐵便利優勢,集休閒社交、親子文化消費為一體,並向景觀休閒軸線延伸,形成生態活力的戶外體育公園和綠色健康的樂享空間。

    6.jpg

    勝景路沿街界面

    7.jpg

    堯典橋路沿街界面


    動車運用所上蓋的技術支撐


    動車運用所作為整個上蓋項目的基礎,對上蓋項目開發至關重要。如何銜接上蓋建築與下部線路、運用所、檢修庫的對位關係,如何在不影響動車運用所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保證上蓋地產開發的利益最大化都需深度考量。在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上蓋項目的設計實踐中,項目團隊探索了上蓋開發常見的技術問題。

    蓋下功能及可建設範圍研究

    在上蓋項目開發中,上蓋建築的功能佈局與蓋下動車運用所的佈置緊密相連,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蓋下有存車庫、檢查庫等功能空間,此類空間的柱網佈置規律整齊,適合在蓋上建設中高層房屋。而進出存車庫兩段的咽喉區部分,由於柱網較不規律,上蓋建築難以直接利用,結構形式需進行轉換,適合建設低層房屋。除了咽喉區不建議建高層房屋外,蓋下還有鐵路正線、地下下穿道路及慢行交通地道、地鐵隧道區域、河流暗渠上方均不應建設房屋。

    8.jpg

    艮山門動車所功能佈置圖

    9.jpg

    不可建設範圍研究

    建築與鐵路線網的對位關係——2線位和3線位比較

    除了受運用所下部功能制約外,上蓋建築還會受大板轉換結構的限制。上部建築的荷載需要下部框架樑柱及基礎來承載,上下結構有限制關聯關係。傳統的軌道交通運用所採用3線位的停車模式顯得更為經濟,而在上蓋項目中選取常見的高層板式住宅建築與線網進行對位關係比對後發現:若採用三線位的停車模式,上蓋開發建築可直接利用下部柱子較少,結構影響範圍較大,導致直接增加了結構成本;若採用兩線位的停車模式,上部建築投影範圍內有較多可利用的立柱,則對結構形式有利。

    10.jpg



    上蓋綜合體開發的價值


    軌道交通車輛段的上蓋開發,是城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複雜而綜合的開發模式。如果說上蓋項目的上部是城市生活、社會交往的場所,那麼下部的運用所和夾層車庫則相當於城市生活的基礎設施,是支撐豐富多彩的蓋上生活豐富所必不可少的根系。

    「艮山門站」曾經作為杭州的百年老站,在歲月長河中展示過風采又逐漸歸於平淡,經歷過諸多洗禮與沉澱。杭州艮山門動車運用所項目,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清晰地了解其歷史和發展背景之下,主要着眼於縫合鐵路沿途穿越城市產生的割裂,從功能、交通、景觀等方面連接原本被割裂的城市空間,同時優化蓋下城市生活性設施基礎,在上蓋建築與鐵路工藝設置之間找到平衡點,盤活鐵路用地資源,提升毗鄰城市品質,實現了鐵路與城市融合,從而打造全國高鐵城區建設的標杆項目。未來,華東總院也將以專業設計助力杭州不斷提升城市空間品質,激活更多的城市功能,推動杭州的城市建設發展。





    近期新聞